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

《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 2023-01-05


2021年,教育部启动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专家遴选、会议评议和网络公示等,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线学习》特设专栏,优中选优,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批展播、报道。


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


课程简介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于2021年5月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黄凯教授,团队成员有谭冠晖、宁方尧、邓君焕、张立颖、孟学林、莫晓冰、李曜。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主旨是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充分挖掘学科专业天然的思政元素,利用数据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继续教育学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研讨将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当中,共同协作,相互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创造美好环境,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夯实技术和思想基础。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观为本,三元融入”的思政融入模式和“搜、切、梳、变”的思政实施路径。“一观为本,三元融入”,即以生态文明为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法律法规、马哲等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见图1。


图1 思政融入模式示意图


“搜、切、梳、变”则为:

“搜”——从传统文化、近现代历史、党史学习中搜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寻找与课程相对应法律法规做介绍,培养学生守法的意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合适的点融入。“切”——熟悉课程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让思政素材融入更自然。“梳”——重新梳理课程标准,让课程逻辑更明晰。“变”——转变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活跃。见图2。


图2 思政实施路径示意图


课程得到同行高度评价。“广西糖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广西大学制糖工程教授卢家炯:“《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能够承‘德技并举、立业立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坚持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局面。深入浅出地将课程内容与生态文明融合,思政元素融入得当,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思政元素:生态文明建设;工匠精神;对立与统一;循环发展;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名师和团队



黄凯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中共党员,美国UTK访问学者,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高等学校第一批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全国石化行业青年教学名师,学校教学名师。该同志为课程负责人,负责对课程进行全面把控。课程负责人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和生态文明观,攻读博士期间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烟道气利用及半碳法制糖工艺”,对糖业循环经济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为本课程思政课题打下了提供较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



谭冠晖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正高级经济师,法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该同志负责本门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曾先后在广西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广西信息产业局、广西工信委(期间挂任东兰县委常委、副县长)、广西轻工技师学院工作。参加过17项自治区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11项自治区级规划编制和印发实施,主持在研省部级课题1项,公开发表经济类及教学类论文22篇,参与出版著作7本,撰写上报国家工信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报告20多项。荣获自治区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重要文稿调研和起草做出重要贡献荣誉证书,自治区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自治区工信委(厅)直属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立公务员三等功2次、事业单位人员记功1次。



宁方尧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总体设计。2012年起,积极响应国家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针,大胆创新,学习信息化教学应用技术,首次引入云课堂和搭建制糖虚拟仿真工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于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获得广西信息化教育教学大赛二等奖。2014年、2016年分别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教育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019年获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课堂赛项二等奖,2020年获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微课比赛二等奖,2021年参加广西区教师技能大赛,获课堂教学赛项二等奖。



邓君焕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该同志负责课程思政设计和融入的指导。主持和参与教科研项目23项,公开发表论文14篇,参加论文比赛获奖6次;参加编写教材5本,其中有三本担任副主编。因工作表现出色,荣获5次学校优秀教师、2次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次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区直机关优秀团干部、区工信委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曾获首届广西军事理论课教学大赛二等奖、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学校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学校第四届新秀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张立颖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广西科技厅“自治区企业科技特派员”。该同志负责本门课程课程思政元素库的搭建。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改性及分析检测研究。近年来主持及参与科技厅、教育厅等课题10余个,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9篇, 其中SCI、EI双收录1篇,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10篇,广西优秀期刊2篇;获得专利10项。

主持完成教育厅课题《天然产物改性合成高吸水树脂的探索性研究》,该课题研究获得2013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自然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多次获得自治区工信委直属机关优秀班主任,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



孟学林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学校纪委委员,博士,副教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第三期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培育对象,多次获得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该同志负责本门课程的部分设计以及线上教育的推广。

曾任贵港市桂平市垌心乡三连村挂任第一书记,获得2016-2017年度贵港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优秀个人。

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次,区级一等奖2次。近年来,主持区级科研课题3项,行业、院级课题3项,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其中SCI论文4篇,授权专利2项,主持并获得院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莫晓冰

东亚糖业集团副总裁,硕士,高级经济师、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负责该课程的校企合作与推广。

逾20年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作经验;先后任职于大型央企、民企、中外合资企业等多元化企业集团,涉及石油化工、电器销售、制糖等行业;作为核心成员多次参与企业新项目筹建、收购兼并工作,有丰富的跨文化整合和组织变革管理经验。

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团队建设和管理经验,精通中国劳动法律法规,主导和推动各类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针对性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李曜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处副处长,工程硕士,副教授,主要负责本门课程继续教育的输出。该同志长期研究甘蔗渣制浆造纸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对甘蔗制浆造纸生产工艺创新、中段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生物厌氧技术、高级氧化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

近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国际索引SCI收录1篇,EI收录3篇,中文核心8篇,教改论文2篇。主持参与区教育厅科研项目7项、市级科研课题1项、校级科研项目8项均已结题。先后获得工信委“先进教师”、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各类荣誉15项。


教学设计与实践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主旨是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充分挖掘学科专业天然的思政元素,利用数据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继续教育学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研讨将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论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当中,共同协作,相互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创造美好环境,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技术和思想基础。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产糖地区,产糖量位居世界第五,产业涉及广西2000多万人口,是广西的经济支柱之一。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广西,服务工业”,校训为“明德、亲民、至善”,本课程所在的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制糖)为全国唯一糖专业,对接的制糖产业可实现碳循环,课程团队根据区域经济、学校及专业特色,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

1.强化学员生态文明观,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了解中国在甘蔗循环经济、环境治理上的努力、发展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3.引导学员为建设美丽中国、帮助国家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献计献策、贡献自身力量。

(二)特色做法

1.思政融入模式与路径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观为本,三元融入”的思政融入模式和“搜、切、梳、变”的思政实施路径。“一观为本,三元融入”,即以生态文明为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法律法规、马哲等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见图3。


图3 思政融入模式示意图


“搜、切、梳、变”则为:

“搜”——从传统文化、近现代历史、党史学习和谐共生、循环经济的措施;寻找与课程相对应法律法规做介绍,培养学生守法的意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合适的点融入。“切”——熟悉课程内容,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让思政素材融入更自然。“梳”——重新梳理课程标准,让课程逻辑更明晰。“变”——转变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活跃,见图4。


图4 思政实施路径示意图


2.课程组织与实施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形成了“一观为本,三元融入”的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和“搜、切、梳、变”的实施路径,使培训学员在有限的课时内树立生态文明观,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工匠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程开发,巧妙融入思政

团队有效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课程团队教师认真分析和梳理了讲授内容,明确思政的融入点,合理地将思政观点和专业知识点相结合,而不是把思政和专业教学明显割裂。

(2)修改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职业教育学时较短的特点,团队教师在原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基础上,多元融入思政内容,形成继续教育思政课程标准,使其体现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教育的融合,更显直观。对于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课程团队教师不断丰富思政元素,将传统文化、法律法规、马哲等多元思政元素融入。

同时不断创新课程教材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恰当的应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员在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如思政元素的引入时,多使用启发式引入,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员乐于接受。

示例:

①在学习糖蜜发酵生产酵母项目时,先问学员废液该如何处理和排放,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员了解中国废液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思政元素),然后引导学员理解糖蜜发酵生产酵母与糖蜜发酵生产酒精是利用酵母生长的互逆过程,让他们了解事物对立统一性,辩证看待事物对立与统一,而人类则应该善于创新性地利用事物的正反面去造福社会,改变条件则可以让酵母生产更多的酒精,相反,可以通过抑制酒精的生产来促进酵母的繁殖来生产高质量蛋白质(马哲思政元素)。

②在学习糖蜜发酵生产味精项目时,引入“味精大王”吴蕴初的故事,让学员从中体会要成为技艺卓越的“工匠”或者“大师”,惟有保持“至善”的钻研精神,倾注精力、投入时间,坚持深耕深植,才会有所突破,才能成就一份事业。(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元素)。

(3)针对培训对象不同,合理调整思政内容

继续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时间紧凑、灵活多变。团队根据这一特点,在充分建设好课程思政的基础上,针对培训对象,适当调整课程思政的内容。如高起专学员的培训,相对时间较多,适当增加马哲内容;而糖厂培训班,学时较短,适当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内容。

3.评价方法

本课程制定了基于云课堂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通过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一是,对学习常规性动作进行赋分,并提高分值比例,如签到、预习、作业提交等,力促学员学习习惯养成;二是,增加额外的思政考评活动,如对课后擦黑板、实训器材归置、创新想法提出等进行额外给分,较好地将学员思政融入评价过程。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形成了“一观为本,三元融入”的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和“搜、切、疏、变”的实施路径,使培训学员在有限的课时内树立生态文明观,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工匠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课程开发,巧妙融入思政

团队有效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课程团队教师认真分析和梳理了讲授内容,明确思政的融入点,合理地将思政观点和专业知识点结合,而不是把思政和专业教学明显割裂。

2.修改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职业教育学时较短的特点,团队教师在原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基础上,多元融入思政内容,形成继续教育思政课程标准,使其体现思政教育与课程专业教育的融合,更显直观。对于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课程团队教师不断丰富思政元素,将传统文化、法律法规、马哲等多元思政元素融入。

同时不断创新课程教材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恰当的应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员在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方面得到了培养。如在思政元素的引入时,多使用启发式引入,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员乐于接受。


课程成效与规划


(一)同行和学员评价

“广西糖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广西大学制糖工程教授卢家炯对本门课程给出较高评价,他认为:“《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能够承‘ 德技并举、立业立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坚持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局面。深入浅出地将课程内容与生态文明融合,思政元素融入得当,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广西轻工技术学院食品系主任陈元给予较好的评价,他认为本课程能够通俗易懂地将课程内容与生态文明融合,融入至善等思政元素,师生能清晰地了解到本门课的思政内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通过问卷调查,继续教育学员对本门课程的认可度达95%。大多数人表示,通过课程学习,对甘蔗产业更为热爱,生态文明意识得到加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升华。东亚糖业的技师经过在经过课程学习后,员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意义,糖厂的标煤耗从原来的4.5降至4.0,成效显著。

(二)成效与示范辐射

课程改革后,学员思想进步明显,精益求精意识增强,学员获得成人本科证书比率提高21%,职业技能提升率提高51%。

(三)规划与展望

糖业是广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是广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财政收入、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安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作为碳四植物的甘蔗,其具有生长能力强、二氧化碳利用率高、需水分量少等许多优点,具备很强的碳中和能力,在帮助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有很大的潜力,接下来,《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将从几方面进行建设:

1.录制相关课程资源,力争建设成为省级在线精品课程;

2.进一步扩大课程的使用面,争取让让更多培训学员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和循环经济意识,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更多教育部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展示,欢迎关注在线学习的持续推送。

来源: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教学团队供稿
统筹:徐杏
监制:张冠华  何曼

精品悦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